您的位置:首页 > 司法之窗 >
江阳区:精准帮教 点亮迷途青春
www.jy.luzhoupeace.gov.cn 】 【 2025-08-08 10:17:24 】 【 来源:江阳区司法局

  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中,预防未成年人失管失教、滑向犯罪边缘是司法所的重要职责。林某某(化名)的故事,正是江阳区司法局况场司法所践行这一职责,主动介入、精准施策,成功帮扶困境少年的一个缩影。


  十五岁的林某某俯身在一辆汽车引擎旁,手指捏紧扳手,正将一颗螺丝一丝丝旋紧。此刻专注的神情,却与数个月前司法所人员多次登门时那个迷糊邋遢的少年判若两人。那时的他,家庭破碎、学业中断、交友不慎,每天晚上打游戏到凌晨,眼眸中只有混沌的迷雾,人生轨迹正滑向危险的边缘。


  精准识别,主动介入


  林某某的困境并非偶然。司法所在日常摸排开展网络探视工作中,及时掌握了他的情况:母亲失踪、父亲还在监狱服刑,仅靠年迈多病、文化程度低的奶奶艰难抚养。家庭极度贫困,缺乏有效监护和正确引导。进入青春期后,林某某出现严重叛逆,辍学并与不良人员交往,存在明显的失管失教风险。司法所迅速将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多方联动,合力帮扶


  面对林某某复杂的困境,况场司法所没有单打独斗。他们意识到,挽救一个迷途少年需要系统性干预。


  1.源头关爱与教育:况场司法所联合派出所民警,多次深入林某某家中。一方面,耐心劝导林某某认清与不良人员交往的危害,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另一方面,细致开导其奶奶,强调改变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提升监护意识。


  2.助力重返校园:况场司法所多次到林某某家中,了解其辍学的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林某某重返校园。同时,司法所积极协调联系林某某原就读学校,努力为其创造重返校园、完成义务教育的机会,力求从根源上阻断其与社会不良因素的接触。


  3.持续跟踪不放弃:初中毕业后,林某某因成绩差未能考入高中,且其奶奶也觉得学费太贵,家庭无力支持其继续就读职高,且其未满16周岁无法正式就业,只能待业家中。对于林某某司法所没有放弃跟进。工作人员深知,这个阶段的“待业”状态最为危险,极易重蹈覆辙甚至误入歧途。他们持续上门走访,密切关注其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


  精准施策,技能赋能


  针对林某某已无法回归校园、亟需正向引导和未来出路的现实,司法所调整帮扶策略,将重心转向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


  1、尊重意愿是前提:工作人员没有简单安排,而是多次与林某某本人深入沟通,了解其兴趣和想法,尊重其选择权。


  2、链接资源是关键: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联系辖区内信誉良好的企业。经过多方考察和协调,最终为林某某成功对接了一家专业汽修厂,使其获得宝贵的学徒机会。


  3、引入正道是目标:将林某某介绍到汽修厂,不仅是为了解决其“待业”问题,更深层的目标是通过正规的技能学习和劳动环境,将其引导到健康成长的轨道上,培养其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初见成效,希望重燃


  如今,林某某在师傅的带领下,正努力学习汽修技能。车间里油污的气味、扳手沉甸甸的手感,不再是负担,而是他掌握一技之长、重塑人生信心的开始。司法所工作人员定期回访,与汽修厂长期保持联系,随时关注林某某的情况。汽修厂反馈林某某学习态度端正,状态稳定向好。这标志着况场司法所的前期干预和后续安置帮教工作取得了初步实效。


  林某某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基层司法所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帮扶困境未成年人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况场司法所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深化对困境青少年的帮扶工作,积极探索更多元化的帮教路径,努力为更多像林某某这样的孩子点亮心灯、照亮前路,为构建平安和谐社会贡献坚实的司法行政力量。


  愿每粒困于贫瘠土壤的种子,都能被坚韧的援手捧起;每盏在风雨中飘摇的心灯,终能被社会的薪火重新点燃。当万千微光汇聚成河,便足以护送每一个迷途少年,穿越命运的暗夜,抵达那真正值得奔赴的黎明。


编辑:刘瑶
江阳长安网版权所有